Wednesday, July 8, 2009

銅鑼灣鵝頸橋 - 打小人

在灣仔跟銅鑼灣交界的鵝頸橋(現在已沒橋了),偶爾有婆婆在替人打小人。聽說有時走近拍照婆婆要拿拍照錢的,但我這次沒被問。




穿 Converse 的婆婆。




登上《時代》周刊 鵝頸橋國際化 「打小人」西方掀熱潮
頭條日報 2009年5月21日

世事難料,估不到「打你個小人頭」,打、打、打,竟然打到衝出亞洲,舉世聞名。港人熟識的傳統打小人習俗,早前登上美國《時代》周刊,成為「2009年亞洲最佳事物」,是安慰心靈的最好事物之一,認真威水,港人與有榮焉。在打小人「勝地」的灣仔鵝頸橋底下,有一位長期擺檔的打手林婆婆,除了自信可以藉打小人替人消災外,她亦是金融海嘯下,不少沮喪市民的心靈輔導員。隨著打小人活動「名揚四海」,美、日旅客亦紛紛慕名而至,祈求消災解難,林婆婆的客路已走向「國際化」。

滿佈皺紋的雙手拿起一對「杯筊」合十,口中唸唸有詞,然後往地上一擲,坐在矮櫈上的林婆婆點點頭,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,然後拍拍身旁一位中年男士的肩膀,以帶有鄉音的廣東話,輕聲在他耳邊說:「搞掂嫁啦,無問題啦,你放心啦,你仲後生,會好嫁疑,向婆婆點點頭,連聲道謝後,踏著輕鬆步伐離開。

近半年經濟不景,多了客人為事業來找林婆婆打小人,「近日確是多了失業人士來打小人,打完就好囉,有野做。」她說,亦有不少老闆因公司倒閉,前景不明,因而前來要求她「打四方小人」,希望事業順景。

阿婆技術靠「神」教

七十多歲的林婆婆長期在灣仔鵝頸橋底擺檔打小人,她是中山人,據她所說,還在中山故鄉居住時,已從事「拜神」行業,而當地亦不流行「打小人」,她在三十年前來港,但仍舊中、港、澳三地走,直至後來在港定居,於六、七年前才開始替人打小人。問她打小人的技術「師承」哪裏,她感到有點訝異,然後說:「神會教嫁嘛!」

林婆婆兒孫滿堂,有多名子女分佈中、港、澳三地,孫兒也二十多歲,早可享清福,但為何仍堅持在「車多、人多、塵更多」的鵝頸橋底打小人?除了幫人解決心結外,她亦為了打發時間,「唉,我日日係屋企睇電視睇得幾多?行街又行得幾多啊?」她說。但為了不讓子孫擔心,她從沒有告知他們自己有份「秘撈」,「o的孫打畀我,問我去左邊,我咪話去左街囉!」林婆婆做出一個蠱惑的表情。

雖然並非為生計而工作,但她依然十分勤力,一周最少「開工」五天,朝九晚七,風雨不改。訪問當日正是母親節,下午橋底就只有她擺檔,問她不用慶祝母親節嗎?她說:「昨晚已經吃了飯(慶祝)啦。」而當天的「獨市」生意亦相當不俗,訪問的一小時內,已有兩至三名客人表示想光顧。

找客人幫手翻譯

問林婆婆知不知道她的職業登上國際知名雜誌,她搖一搖頭,說未聽過,但覺得近日多了不少外國人「幫襯」,當中包括美國人,但不諳英語的她,如何跟外國客人溝通呢?「有時叫其他客幫手翻譯,或者叫途人幫幫手。」她說。

提起外籍客人,她立即展示自己的「威水史」:「有個日本人之前搵我打小人,一年後又搵我,仲送左個手袋俾我。」原來一年前有一對日籍婆孫來港,亦前來鵝頸橋底湊熱鬧,二人一年後重遊舊地,不但再「幫襯」林婆婆,還買了日本啫喱及一個手袋送給她。那豈不是證明她的打小人工作有效果?她笑而不語。

學者:可紓緩情緒

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認為,市民在承受金融海嘯等的壓力下,選擇找打小人來宣洩,亦不失為一個紓緩情緒的好方法,「有時不如意的事情鬱埋鬱埋,這個方法起碼不會對任何人做成傷害,是比較平和的宣泄方法。」他說。

他說,通常打小人都涉及一些「被打對象」,這些人可能是上司、親友,基本上沒有太多方法可以解決當中的恩怨,然而打小人亦未必有助減少心中仇恨,他建議使用更正面積極的方法來宣洩。

記者盧倩敏

另一篇報導
http://www.com.cuhk.edu.hk/ubeat/050569/story12.htm

還有,婆婆是有手機的,但我未試過撥喇。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vera690818/5619432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